日前,《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赋予广州最新定位——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并提出“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目标愿景。
2004年,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4个5万吨级多功能码头正式投产,广州港由河口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港。二十年后,南沙港区已开辟196条班轮航线,其中外贸航线超160条,去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900万teu,成为华南重要的综合性枢纽港区。
面向海洋、经略腹地,成为枢纽。从“珠江时代”走向“海洋时代”,广州要打造成为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和世界级枢纽,南沙港当有何为?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
南沙港勃兴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枢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合作平台中面积最大,南沙港的勃兴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入合作和构建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枢纽提供坚实的基础。
今年是南沙港区开港20年,20年来港区建设步步为营,目前已建成四期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吞吐量飙升1900多万标箱,占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由2009年不到60%提高到2023年的将近80%,稳稳当当把广州港带入了海港时代。
大城大气建大港
南沙港区的诞生源于广州的大城大气。当河道水浅、虎门大桥横跨,黄埔港区难以承载5000标箱以上集装箱船时毅然移步向海,实现了由“珠江水、广东粮”到向海而兴的飞跃。由江入海,80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增加了港口集疏运配套辗转腾挪的空间。
南沙港区的发展则得益于引领时代的创新意识,在服务大制造的同时,粮、钢及其他大宗商品一拥而上,丰富了港口货运内容,同时推出保税燃料油加注“一船多供”监管模式。更为难得的是提前谋划,把沙仔岛建成了国内最大、设施条件最好的汽车码头之一,已形成1800米岸线、7个万吨级滚装汽车专用泊位、超160万平方米堆场的汽车滚装码头群,汽车年通过能力超过200万辆。
南沙港区与龙穴造船基地相得益彰,构建了南沙产业生态基础。
海陆联通,内外协调推动港城一体
海与陆的沟通,让南沙港的辐射效应更彰显。2021年6月,南沙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为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提供了深度应用场景,也为未来智能化港口建设、改造积累了经验。当年底,南沙港铁路正式通车,实现了港口、铁路、公路将实现无缝连接,为“一带一路”提供了稳定的物流通道,将江门鹤山市、蓬江区,佛山顺德区均安镇,中山小榄镇、东凤镇、南头镇、黄圃镇,南沙区横沥镇、万顷沙镇等制造业腹地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内与外的协同,让南沙港的聚合能力更立体。南沙港区不断优化航线布局,开拓外贸空间,已开辟外贸班轮航线163条,其中亚洲航线87条,占比超过50%,航线覆盖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等东南亚国家。为提高国际航运服务能力,南沙正力推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航运金融、海事保险、船舶租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
南沙港的壮大推动临港产业蓬勃发展。大制造是南沙的符号,国际船舶海工市场已进入上行周期,大制造拥抱大科技,临港更智慧。南沙造船基地迎来了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在这方面广船国际走在了前列,其制造的“黄河口”轮汽车滚装船是典型绿色船舶,2022年交付的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绿色船舶配备了世界领先的甲醇双燃料驱动系统。
大底盘、大体量、大气魄的南沙港,让大城更显海洋特色。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葛志专>>>
打造国际一流强港助力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
二十年来,南沙塑造了开放基因,以港为基,港城同兴,助力广州稳居世界大港前列。面向新时代新征程,须始终坚持以开放为引领,全力推动国家战略部署落实落地,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国际航运功能,迈向国际一流强港,奠定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的坚实支撑。
实体经济催生形成港航新质生产力
20年来,广东广州始终把南沙开发建设放在重中之重,以发展产业经济为带动,集聚各类要素资源,推动南沙从偏居海边一隅的农业镇村成长为现代产业高地,临港经济更是成为地区支柱,2023年,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蓝色粮仓”持续升级,汽车整车产量95万辆、占全市的29.9%,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工业产值增长31.2%,全球最大吨位豪华客滚船建成启航,国内首套20kw海洋温差能发电原型装置海试成功,国内首艘自主研制的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成功试航。规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达到642亿元。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交易金额超300亿美元。
在广州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中,南沙作为国家战略重要承载地,必须以更大的担当,发挥港口引导重大产业布局优势,持续做大做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培育港航新质生产力。
以临港制造为主体,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现代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科技、航空航天、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产业。全面提升港口智慧化、绿色化水平,积极推进港口与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ai)等技术融合应用,推动集装箱码头智能化升级改造,拓展低空智能航空器在港口物流领域应用。加快推进港口港航设施设备绿色化改造,打造南沙绿色低碳航运示范区,探索开辟“零碳航线”。推动港航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培育“互联网 港航”新业态。
高能级枢纽支撑强劲国际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是广州迈向出新出彩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撑和必备功能。20年前,南沙港一期从龙穴岛拔地而起,从一片滩涂崛起为现今的全国综合性枢纽港区之一,不断创造历史刷新纪录,南沙港区已有15万吨级以上大型集装箱深水泊位20个,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超2400万标箱,规模位居全球单一港区前列,待2027年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华南地区综合体量最大、服务功能最全、多式联运条件最好的现代化港区。
中国已经位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巨大的供需市场,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国际性综合枢纽将持续发挥战略性通道作用,南沙更需将提升国际枢纽功能置于全局发展中谋划,紧扣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战略定位,紧密对接广州、深圳、香港,紧抓构建统一大市场部署,大力强化海港、空港、信息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支持市场主体建立合作联盟,以创建合作机制,构建共享平台为牵引,加强公共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南沙在定位、区位、资源、开放和功能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发掘南沙投资洼地潜在优势,广聚香港、深圳金融资源、数字资源、人才资源。
此外,还应高标准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国际化人才特区,发展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数字金融,形成以产业聚人的可持续生态。推动海港、空港全面数字化升级,货源市场共建、信息互享,优化南沙港贸易结构,探索将穗港深三大国际机场部分功能拓展延伸到南沙,合力构建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世界级港口群、枢纽群。
(来源:南方日报,本文为广州市宣传思想文化骨干人才项目“以南沙开发开放为重点,增强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阶段性成果 )